“過去中醫‘望聞問切’,研判在心里,現在信息技術能夠把診斷經驗轉化為客觀化、標準化的中醫檢測數據!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些數據不僅能作為中醫診療的參考信息,也是對中醫藥學原理的現代化呈現與解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健康、養老等民生科技研發應用”“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兩會期間,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代表委員,傾聽他們暢談新質生產力為生命健康領域帶來的顛覆性改變。
數智化引領,增強產業突破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爸嗅t藥學理念并不落后,但技術裝備滯后。如何解決中藥質量‘怎么測、如何控’的難題?”張伯禮說,現代工程設備和技術讓實時監測成為可能,以前難以監測的組分、成分也能在線控制,進而提升中藥質量及生產效能。
張伯禮介紹,天津中醫藥大學海河實驗室與浙江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將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高光譜、拉曼光譜、近紅外光譜等測量數據的建模,創建快速分析方法。同時突破中藥制藥數字孿生關鍵技術,將中藥制藥的過程體現在控制模型中,對醫藥生產實現精準調控!捌髽I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擁抱新技術,在技術應用和成果轉化中鍛造新質生產力!比珖舜蟠、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浩宇表示,揚子江藥業集團積極開展產業智能化探索。例如,龍鳳堂中藥產業園在設計環節就前置了智能化元素,引進幾百套國內外智能設備和10余套信息化系統,形成完備的全流程現代化方案。這一項目也被確立為工信部“中藥流程制造智能工廠新模式應用項目”。全國政協委員、黑龍江省醫院院長吳效科認為,高端設備加“數”實現的智能化、精準化升級,將帶動疾病防治、健康管理、藥物研發等環節全面提質增效,為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利器。
新技術加持,拓展多領域新賽道
“有了基因檢測技術,我們目前已知耳聾的致病基因有300—600種!比珖䥇f委員、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教授王秋菊說,在家族中反復出現的耳聾基因被稱為家族“幽靈”基因,基因技術讓“幽靈”現形。
結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利用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國內首例遺傳性耳聾阻斷的試管嬰兒誕生。當前通過標準化流程實施這一技術,個體不出現耳聾疾病成為可能,家族也將不攜帶“幽靈”基因。
“作為一名耳科學醫生,我深刻感受到20余年來我國疾病診療能力穩步增強!蓖跚锞照f,聽力學、基因學、影像學、數據科學等多學科融合,拓展了從疾病源頭到干預、預防的產業新賽道。
“借助傳感技術、體表生物信息學等技術,能夠實現對患者的個體化診斷和治療,提高治療效果和安全性;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對醫療影像進行分析和診斷,能夠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睆埐Y表示,健康領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也在積極發展,未來,研發智能化醫療設備,開展基因編輯、靶向治療等都將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新賽道。
大數據匯聚,為健康提供智能決策
實現以診療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轉變,是衛生健康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隨著數據要素的集聚與挖掘,預判疾病、健康維護的新賽道也成為可能。
“如果能夠歸納出基因致聾疾病的發生發展內在規律,就能開展‘靶向’預防,而不是盲目等待疾病發生!蓖跚锞照f,團隊在多項國家級重點、重大項目和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平臺的支持下,開展了相關智能決策系統的設計和研究,實現對多種遺傳模式的致聾基因及其攜帶者準確甄別,并給予健康指引,避免出現致殘性聽力損失。
“結合中醫智能穿戴設備和大數據分析,公眾可以得到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包括飲食建議、運動指導等!睆埐Y說,結合大量醫療數據,人工智能甚至可以預測疾病的發生風險,在算力、算法的支持下,為個人提供個性化、精細化的健康維護建議。
“如果沒有足夠的數據量,人工智能的水平和應用范圍將受限!眳切Э普f,當前醫療數據的“孤島”仍然存在,很多數據難以匯聚成“大”數據,建議相關部門從頂層設計層面推動醫療數據的共享共融,讓健康領域的各類優質生產要素向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方向順暢流動。
“合成生物學技術、時空組學技術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帶來產業變革!蓖跚锞毡硎,生命科學領域的國家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對推動原始創新至關重要,基因技術、生物技術等顛覆性技術將為我國健康領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充足的前沿科技供給,開辟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賽道。
 
|